日前,“桃李面包中吃出2厘米带锈刀片”冲上热搜,桃李面包一度被拱上了风口浪尖。尽管桃李面包曾在官方微博上对事件进行回应,称已积极与消费者进行沟通了解产品问题,消费者却似乎并不买账。受此消息影响,桃李面包的股价遭遇震荡,直至昨日收盘才回涨3.25%。
回忆起来,不少人的学生时代都伴随着桃李面包的陪伴,它的存在已然成为“童年回忆”。如今面对食品质量与营收艰难两座大山,曾经的“面包第一股”是否还能东山再起?
面包中吃出带锈刀片 公司股价应声下跌
【资料图】
2月17日,辽宁一名消费者发视频称自己在购买的桃李面包中吃出了带有锈迹的美工刀刀片。
事件发生后,该名消费者主动联系桃李面包的工作人员,根据双方的沟通录音,桃李面包方工作人员表示,生产是没问题的。随后给出了赔偿方案:若是日后有新品推出,让该女士作为第一个试吃的人。
该赔偿方案并未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随后,当事人发视频回应称,面包中的刀片已经生锈,在面包周围留下了黑色印记。自己不要求进行赔付,将会请第三方进行鉴定,等鉴定结果出来后,希望桃李面包能给消费者一个交待。
2月20日午间,桃李面包在官方微博上进行回应。公司在情况说明中表示,接到消费者投诉后,积极与消费者进行沟通了解产品问题,在此次投诉处理过程中给消费者带来不好的消费体验,公司深表歉意。并表示,已邀请上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及媒体对公司生产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公司已向鞍山当地公安部门报警,申请立案调查,检查结果会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
截至昨日发稿前,这则情况说明依旧在桃李面包官方微博处于置顶状态,但目前依旧没有后续处理的相关情况。
事实上,这已不是桃李面包首次被爆出食品安全问题。2022年9月下旬就曾有媒体报道有消费者在食用桃李面包时发现里面有成堆在爬的蛆虫;此外,黑猫投诉中依旧能翻阅出近300条相关投诉,其中不乏面包在保质期内发霉、在面包里吃出黑色团状物、苍蝇、头发等多种问题。
受“生锈刀片”消息影响,桃李面包股价当日便出现震荡下跌。2月20日,桃李面包报收16.08元/股,跌幅0.25%,总市值214.4亿元。之后的21日,行情依旧未能转涨,报收15.88元/股,下跌1.24%。直到昨日,桃李面包终于回涨3.25%,报收17.15元,总市值为228.63亿元。
连亏两年 业绩增收不增利
据了解,桃李面包的前身为沈阳市桃李食品有限公司,于1997年在东北起家,2015年在上交所上市,顶起了“面包第一股”的光环。但自上市以来,桃李面包的发展似乎不如大家期望的那般顺遂。年报数据显示,2016—2020年,桃李面包营收增速从28.95%下降至5.66%。
其中,桃李面包2019年的净利润增长率从2018年的25.11%骤降至6.42%。 2020年,其净利润虽增长高达29.19%,但其中有着不少的偶然因素,例如疫情期间社保费用阶段性减免政策等。
2021年,桃李面包的净利润为7.64亿元,同比下降13.51%,增速由正转负,正式迈入负增长时代。2022年桃李面包虽营业收入达到66.86亿元,同比增长5.54%,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48亿元,同比下降了15.11%。
需要注意的是,在此期间,桃李面包已然遭遇连续的毛利率下降。对此,公司方反复表示,是由疫情、原材料价格上涨所致。其在2022年业绩快报中称,“受疫情及部分地区夏季持续高温限电影响,报告期内终端配送服务等成本费用均有所增长,加之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本期毛利率同比有所下降;本期汇兑收益、理财收益减少,利息支出增加;本期购买商品期货合约产生投资损失。”
事实上,疫情的影响只是一个方面,桃李面包面临的更大的问题是产品本身的竞争力不强以及难以开拓南方市场。
近年来,桃李面包并不是没有尝试过全国性布局,但其开拓南方市场的过程却并不顺利。据该公司2022年半年报,截至去年6月末,该公司37家子公司中,有11家业绩亏损,其中有7家都位于南方地区,亏损最多的3家子公司则分别位于海南、浙江与合肥。
从各地区经营情况看,截至2022年6月末,桃李面包实现营业总收入为32.06亿元,其中,东北和华北分别占营收总额的比例约为42%和22%,而华南与西南地区仅分别占营收总额的8%和12%。
业内人士分析,华东华南地区烘焙市场发展较早,创新迭代较快,抢占了很多年轻消费群体,譬如同类型的曼可顿在华东布局多年,以及全家、罗森、711等便利店自有品牌在南方市场更为常见,遍地开花的现烤烘焙产品,也在给消费者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