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农业保险,政府大力支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农业保险市场,但我国农业保险也存在风险保障水平仍然较低、风险分散机制不健全、特色农产品覆盖面低、区域发展差距等阻碍发展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将政策落到实处,如何加快扩大农业保险产品范围,助力乡村振兴、粮食安全等国家战略,值得保险业各界思考与探索。
我国农险市场规模明显扩大产品不断丰富
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银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规模达到1219亿元。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持续、大力的补贴之下,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风险保障作用在不断增强。2022年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已经实现13个粮食主产省份826个产粮大县全覆盖。
【资料图】
截至目前,我国农业保险承保主要农作物面积达到21亿亩,约占全国播种面积的84%,承保农作物品种超过210种,基本覆盖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糖料、油料、生猪等主要大宗农产品,为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保障。如何进一步促进农业保险规范经营、优化服务、提升效率,加快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三农”事业,是保险业正在着力攻克的课题。
随着农业保险政策逐步完善,农业保险已成为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保险产品范围不断扩大,模式不断创新,发展态势向好。比如收入保险、“保险+期货”等新产品及“基本险+附加险”等新模式。这些新产品和新模式的大量试点,不仅有助于推动农业保险发展,也成为未来优化我国农业保险政策的重要探索。
政策大力支持农险发展行业指引不断完善
早在2019年5月,中央深改委就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农业保险迈进了加速推进高质量发展新阶段。2020年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业保险市场,为农户提供风险保障从2012年的0.9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4.7万亿元,近10年年均增长率为20.2%。
近期,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正式印发《农业保险产品开发指引》。业内普遍认为,《指引》是保险业首次从行业自律层面制定农业保险领域的产品开发指导性文件,有利于形成监管统筹管理、协会自律引导、公司主动落实的农险保险产品开发机制,对加快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深化农业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据中保协介绍,在《指引》制定过程中,保险业协会成立了由人保财险、太保产险、国寿财险、平安产险、中华财险、华农保险、安华农险、中原农险等8家公司参与的工作组,全面深入开展业务交流,提升《指引》的指导性、实用性、操作性。广泛听取了监管部门和保险公司意见,通过座谈交流、书面征求等形式,累计收到修改建议176条,采纳了92条。
《指引》要求,保险机构应当制定本公司农业保险产品开发专项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保险机构农业保险产品开发工作的组织机构、职能分工、工作流程、考核奖惩等内容。
《指引》还设置了“开发方向”内容,引导保险公司在农业保险产品开发时聚焦乡村振兴、粮食安全等国家战略,建立与国家相关政策及监管要求相适应的保险产品开发体系,逐步构建传统型与创新型保险、中央大宗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相互带动、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
农险聚力补短板服务乡村振兴粮食安全
当然,我国农险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有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有部分土地资源破碎,自然灾害较多,基础设施薄弱,部分农产品的保额较低,已不能适应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有的地方特色农业保险市场经营主体自付部分偏高,制约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保的积极性和农业保险的进一步发展。
对外经贸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何小伟此前表示,从近年来各地的实践来看,农业保险领域的虚假投保、虚假理赔、套取财政补贴等事件屡屡出现,成为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中的一个顽疾。随着农业保险向纵深发展,业务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现有的法规和文件在厘清政策性农业保险领域的政府与市场边界问题上仍有待细化。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崇尚看来,未来还需要继续扩大新产品与新模式、完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提高政策落实效率,促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