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场 正文

GDP目标,失真了

2023-01-17 04:58:58   来源:太子探    

截止1月15日,各地都已经发布了自己的GDP目标。


(资料图)

基本在5%以上。

其中海南,高达9.5%。

别不信,2022年是一个低点,这样的数据,并不代表什么。只是海南的数据下,东北三省的压力就大了。

当然,2022年的数据还没有公开。

没有前值,单看增长毫无意义。

而今年的地方工作总结中,GDP的数据公布也比较模式,不像以前,有比较精准的数据,从时间上来看,也相对比较落后。

可能是“阳康”高峰的原因,导致工作滞后。

但我更倾向于,地方都在等待其它地方的动作。

“针对2022年的数据,准备调剂多少。”

反而是2023年的目标先公布,这也和往年不太一样。

“看起来,更像是军令状。”

另外,全国24个万亿城市中,只有广州和重庆,较2022年上调了数据。

其它的城市,尽管整体目标仍然卡位上面指导的5.5%。

但明显比2022年保守。

这不太符合逻辑,因为2022年应该是一个低值,只要2023年属于正常回归。单一看环比的增长数据,应该很好看。

我猜测,保守的原因应该是有两个:

有可能针对2022年的数据进行调剂,即将2022年通过调剂产生的虚拟值,需要在2023年补回来,也就代表着2023年的数据,会被前置。

第二,地方财政紧张的压力确实比较大,而上面针对这个状况并没有给出太多的方案。

比如,是不是可以“放水”继续搞土地财政,是不是可以继续“扩大债务”搞发展,都没有明确的方向。

地方也在吸取过去的教训。

保守一点,给自己留足空间。

所以,2022年、2023年的数据,基本没有参考性。

2023年的经济肯定能超过2022年,但实际上能增长多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

冷暖,自知。

2022年和2023年,又是我们人口负增长的元年。

当数量上无法取得优势,就势必要在质量上取得突破。所以,单位人力效率,应该要有突破。

要么单位收入增长,要么单位假期增多。

这都是基于个人很直观的判断。

在我看来,2023年经济发展,理应有所取舍。

特别是财政、货币效率在下滑的时候,应该严格控制“百花齐放”的发展逻辑,集中精力发展某些中心区域。

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经济发展常常是一个经济体带动周边的城市圈。

与其说“大都市圈”的概念,还不如打造“经济的太阳系”。

一个地区造出一个“太阳”,其它城市围着它转就可以。

某些地区,该放弃的还是得放弃,特别是人口产生负增长后,人口存量的博弈就会更加激烈,把有限的人口集中到有生命力的城市,才能保证爆发力。

此外,主官们的流动也应该得到限制,避免“过场式”的升迁。

政策的延续,主官意识的延续,才是地方发展的根本。

但我们的KPI逻辑,似乎不太符合这种逻辑。

所以,如果KPI逻辑没有调整,货币政策没有跟上。

单靠目标口号,2023年的挑战,仍然很多。

2022年终究是过去了,放开对我们产生了“阵痛”,但也让我们更加“开放”。我个人对2023年的信心,还是比较乐观的。

毕竟人有多大胆,地就有多大产。

只是不知道,2022年的数据?

什么时候出。

关键词: 经济发展 什么时候出 才能保证

为你推荐